时间:2022-10-08 10:34 作者: 记者 杨欣 姚二曼 来源:渭南日报
秋雨过后,渭北旱塬上的空气变得格外清新,天空也格外蓝。
“今年6亩金银花新品种能卖4万多元,叶子送到村里的加工厂,一亩还能卖800元左右。”9月21日,记者见到刘慧芳的时候,她正忙着在地里捋金银花叶子。71岁的刘慧芳是蒲城县尧山镇闫家村村民,种了8亩金银花,尽管很忙,但是“夏卖花,秋卖叶”获得的两次收益让她乐在心头。
“自从村里发展了金银花产业,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。”刘慧芳一边忙活一边念叨,她从没想到有一天会过上现在的好日子:村里盖了新房,城里有车有房,自己一个老太太在家门口挣的钱比有些年轻人外出打工挣得还多。
过去:买一袋盐都要赊账
“你不知道我们这儿以前有多穷。”回忆起以前的日子,刘慧芳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。
渭北旱腰带上的闫家村,过去是出了名的穷村,土地贫瘠,靠天吃饭,一年只能种一料小麦。赶上风调雨顺,一亩地勉强打四五百斤小麦,遇到干旱年景,连种子都收不回。
村里但凡能出去的都外出打工了,刘慧芳丈夫身体不好,不能外出打工。两口子借钱养了一只奶羊,奶价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60元。每年快过年的时候,刘慧芳的母亲就偷偷塞给她200元。每次接过钱,刘慧芳都哭得浑身颤抖,她知道,这些钱都是老母亲一针一线纳鞋垫在县城街头摆摊挣的钱。有了这些钱,刘慧芳一家总算能过个年。
“穷啊,太穷了,买一袋盐都要赊账。”80岁的村民闫彩霞提起以前的日子不停地抹眼泪。
“多亏了颜娃,我们现在日子好得不得了。家里空调、电视机、冰箱、洗衣机、净水机……要啥有啥。村里大部分人都在县城有房有车,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81岁的村民皇玉林感慨道。
现在:人均纯收入2.2万元
皇玉林口中的“颜娃”是闫家村党总支书记王春颜。
因为村里太穷,王春颜17岁的时候就外出打拼。开过店铺,办过厂子,正当他在外生意做得红火时,2010年却被诊断为肝硬化腹水,医院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。快过年了,他出院回村休养。
在村里休养的这段时间,村民纷纷来看望他,看着村民过的日子,王春颜心里一酸,这么多年过去了,村里还是这么穷。
“得给村里找个产业,让村里人都富起来。”躺在床上的王春颜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。
通过多方打探,王春颜了解到山东一些地方种植金银花,见效快,效益很好,耐涝耐寒耐贫瘠,一亩地能收入一万多元,他心动了,执意要去看看。那时候的王春颜浑身水肿,下地都成问题。他只好叫来老同学帮忙,找来一辆旧面包车,把后排座椅拆了,妻子给上面铺了厚厚的褥子,让王春颜躺着,就这样,一路颠簸赶往山东。
辗转多地考察后,2011年3月,王春颜花费1.5万元买回5000株金银花苗子,种了12亩。3月下旬种下,5月初便开了花,短短两三个月,一亩地就收入900多元,到了第二年,一亩地收益更是达到了5000多元。这事儿在村里炸开了锅,因为村里很多人种一整年地也收入不了这么多钱。
王春颜把自己种的金银花拿到省上检测,发现其中有效药理成分之一绿原酸的含量比国家标准还高。“说明我们这里适合种金银花,这个产业选对了。”王春颜心里暗暗欢喜。
在这期间,王春颜的身体逐渐好转,2012年,他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。
“既然村民信任我,那我要努力让大家腰包鼓起来。金银花收益这么好,如果村里都种上,那大家还愁日子过不好吗?”王春颜和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鼓励大家种植金银花。
做生意他在行,可当村干部这是头一遭。“拿着金银花的苗子,送到乡亲们家门口,也没人搭理。”王春颜一开始就碰了壁。
“那段时间,我和颜娃见天(方言“每天”的意思)去,半夜12点前没回过家。”村干部皇五成告诉记者,那段时间王春颜带着村上的干部天天往村民家里跑,但没一个人愿意种,“在家务农的都是老人,种惯了小麦,没人懂这新玩意儿咋种,都担心能不能卖到钱、赔了可咋办,大家都穷怕了。”
“这可咋办?”王春颜和村干部开会商量后决定:免费给大家送苗子。
结果还是没人种,大家害怕赔钱。王春颜又答应一亩地给大家补贴150元,连补3年。买苗子,给补贴,都是王春颜自掏腰包。2014年,村里种了300亩金银花。
“3年后,闫家村种金银花的村民把钱挣了。2017年,金银花价格非常好,收成高的村民一亩地卖到了2万元左右。”皇五成说。
“我老两口年纪大了,对这不懂,村上干部刚开始让种的时候我还不愿意。为了让我家种,颜娃把他地里的大苗挖了给我种,2017年,一亩半地卖了3万元,当年就脱了贫。活这么大年龄了,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呢,后来家里又种了6亩新品种金银花,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。多亏了颜娃,多亏了党的好政策。”说到这儿,皇玉林眼泪止不住往下流。
这期间,王春颜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,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,党员77人,村“两委”干部7人。基层班子强了,大家干事的劲头更足了。为了做大做强村集体产业,闫家村围绕“党建引领促发展”思路,率先在全县成立“闫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”,并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“联合党委+”模式,建成金银花产业扶贫示范园区。2017年,村上又建成金银花茶加工厂,取得SC许可证,形成了金银花种植+销售+深加工的产业链。村里还和一些饮品公司、医药公司达成协议,销售不愁。
如今,闫家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3700亩,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到4000元增长到2021年的2.2万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一无所有到去年的53万元。
将来:让所有乡亲活得更体面
村里富了,村民腰包鼓了,精神还得富起来。村上经过多次开会商议后,决定在村里搭建“金银花百姓大舞台”。村上投资10多万元购买了专业设备,搭建起舞台,并组建了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表演队伍。2021年5月8日,“金银花百姓大舞台”的第一场演出拉开了序幕。随着演出活动的不断开展,“金银花百姓大舞台”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看,来表演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没有表演的时候,舞台也没闲着。村里老人们成立了一个自乐班,每到下午,在这里唱秦腔。王春颜又花了2万元给老人们置办了两套行头,让他们尽情地吼起来。
“下一步,村上还要建闫家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。资金已经到位了,估计明年这个时候就建好了。”闫家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帅告诉记者,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后,每个大型节日都会有群众文艺演出,还有农业技术培训、党的政策宣讲、道德大讲堂等多项优质公共文化服务,满足群众文化需求。
“我们的王书记,真啊真正好,爱百姓胜过爱自己,发动了群众金银花集体经济一条心……”采访的时候,73岁的王巧云和老伴儿赵兴长正在排戏。去年老两口花了一个冬天,改编了一出眉户戏《大家喜欢》,讲述王春颜和村干部带领全村人致富的故事。
“有了这个产业,大家手里有钱,心中不慌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我们村里人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颜娃一定要把身体搞好。”王巧云看着身形有些瘦削的王春颜心疼地说道。
“颜娃过两天就去医院做手术了,不让我给谁说,怕村里人担心。”采访快结束的时候,皇五成眼眶红红地告诉记者。
“我有生之年最大愿望是让闫家村的所有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,活得更体面。”王春颜挺了挺胸说,闫家村以前很穷,现在有了金银花产业,村民腰包鼓起来了,但这还不够,将来要让大家生活得更体面、更幸福。
编辑:王倩
上一篇: 蒲城县“书记项目”办实事解难题
下一篇: 蒲城县科技馆卤阳湖国家湿地博物馆开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