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-04-09 09:44 作者: 记者 杨晓妍 来源:渭南日报
“麦子熟了,被人挡住不让收割,烂到地里,损失谁来担!”三夏时节,在蒲城县孙镇人民调解室内,种粮大户李明(化名)有点焦虑,来回踱步。
“想收麦子,先把梨树的损失赔了。”一边是急得团团转的李明,一边是寸步不让的黎起村村民。
眼看着双方愈吵愈凶,专开“矛盾锁”的吝潘提高音量:“都是乡里乡亲,有事慢慢说。”声音虽大,可让人感受到了淡定和温情,可见他对调解现场“拿捏”非常到位。当事人的情绪随之平稳,将缘由一一道来。
原来,李明在黎起村承包了50余亩地,在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时,给周边10余户村民的梨园造成了药害。双方多次协商未果,赔偿一直没到位。这纠纷也随之而来。
弄清纠纷原委,结合此次纠纷人多事杂的实际情况,吝潘启用全县“警司律”联动机制,联系镇派出所共同开展调解。摆事实、讲法律、拉感情,经过一下午耐心细致的调解后,双方终于达成协议:同意赔偿3.3万余元。疙瘩解了,麦子能收了,群众笑了。
今年37岁的吝潘,是蒲城县司法局孙镇司法所所长、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。小小的司法所,成为了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“大舞台”。哪里有调解,哪里就是他的工作之地。他用情用心温暖着当事人,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职能,成为守护一方平安、维护一方稳定的守护者。“有事找吝所。”在这座渭北小镇,早已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一句话。
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,吝潘总结了自己的一套工作经验。“调解是与人打交道,调解工作要想做得好,打好感情牌少不了,也要用好方法论。”日常工作中,他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,在一遍遍循环往复中总结出一个个新的工作方法。结合当地乡情和矛盾纠纷特点,融合蒲城“警司律”联动工作模式,总结提炼形成“1+3+N”(综治+警法司+其他社会力量)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新机制,及时收集和发现矛盾纠纷隐患,迅速“扑灭火势”,化冲突为和谐。目前,吝潘调解过外地客商与本地村民的经济纠纷、邻里地畔纠纷等纠纷80余起。在“1+3+N”机制的运行下,过去的一年,孙镇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8件,调解成功57件,调解成功率达98%。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先后被评为市级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、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,孙镇司法所也被省司法厅授予新时代示范所。
去年11月,孙镇荣获第三批“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”称号。这背后,有着吝潘的不懈努力。他以省级法治政府建设强基工程试点镇创建工作为抓手,通过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、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讲座等形式,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。与此同时,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、规范性文件管理、政府合同审查备案、行政应诉等方面工作,从源头上把好法律关,有效减少政府在重大事项中的法律风险,确保政府决策的合法性、合理性。期间,他梳理规范全镇各站办(所)服务事项36项,审查合同4份,出庭应诉3次。同时,他一边钻研专业知识,一边总结工作经验,结合孙镇工业重镇实际情况,打造首个“警务+调解”示范点,推行“警司联动”“庭所联动”,依托镇村人民调解机制和“乡贤调解”机制,吸收“法律明白人”,让镇上有了一支政治站位高、思想品德好、知识储备足、业务能力强、调解经验丰富的调解团队,在人民调解、普法宣传、平安创建等方面形成合力。
2024年,吝潘被评为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,他的工作也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认可。“调的是矛盾纠纷,解的是民心民忧。能够妥善解决群众‘心头事’是我的努力方向。”吝潘说。
编辑:陈冰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