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4-16 10:44 来源:蒲城法院
在漫长的十余年间,一起借款纠纷案件终于迎来了圆满的解决。近日,经过法官的不懈努力,雷某某与陈某之间的债务问题达成了最终和解,这起十余年的债务纠纷终于画上句号。
案件背景:十年积债利息远超本金
时间回溯到2014年,雷某某因经营周转向陈某借款6万元,因未按时履约引发诉讼,法院判决雷某某偿还本金及利息。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,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雷某某工资卡予以轮候冻结,但因雷某某案件较多,又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,蒲城法院终结案件本次执行程序。后法院依法扣划了雷某某工资卡存款共计7.69万元,尽管本金及部分利息得到了偿还,但按照判决所应计算的利息,雷某某尚未足额履行义务,且因长期未履行导致利息已超过本金,达12万余元。
执行困境:刚性执法与民生保障的平衡
在执行中雷某某声称,案件“终本”后自己也不了解法院的程序,就没有再管这事,哪承想利息已经这么多了,自己的收入来源就是每月的固定工资,家中母亲目前患病还需要治疗,利息使其不堪重负,已无履行能力;陈某则认为长期未能收回全部本息,自身权益未完全保障,案件陷入僵局。
执行法官面临双重挑战:一方面,法律判决需刚性执行以维护司法权威,若不采取进一步措施,将损害陈某的合法权益,影响司法公信力;另一方面,根据雷某某家庭情况,若继续采取强制措施可能会影响其基本生活,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。此时,案件执行已不仅是法律问题,仍需兼顾人道关怀。
调解破局:司法温度化解“执行不能”困局
面对这一棘手的情况,法官深知,长时间的债务纠纷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,更对双方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负担。执行法官采取“善意文明执行”理念,以“化解矛盾、案结事了”为目标,深入了解双方的实际情况和诉求,积极促成双方的沟通与协商。
在调解过程中,法官充分考虑到双方的利益平衡。经过多次协商,雷某某与陈某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,雷某某一次性再支付给陈某4万余元,陈某则放弃剩余利息。这一结果,既保障了陈某的合法权益,也让雷某某摆脱了长期债务的困扰,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。至此,这起长达十年的债务纠纷得以彻底解决,案件也执行完毕。法律不仅是惩罚的利剑,亦是修复社会关系的纽带,唯有刚柔并济、情法交融,方能实现“案结、事了、人和”的终极目标。
本案的成功执结,体现了法院“终本不终责”的执行理念,每一份判决书都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待,即使案件“终本”,法官仍持续关注财产线索,确保胜诉权益不被“时间稀释”。同时,也注重平衡执行力度与司法温度,既维护生效裁判权威,又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,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法官寄语:案件“终本”仅代表阶段性结案,并非债务豁免,一旦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线索将立即恢复执行。被执行人应秉持诚信理念,积极配合法院执行,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,任何规避执行行为都将面临信用惩戒、司法拘留等法律后果。
编辑:陈冰娟
下一篇: 守护“未”来 “模拟法庭”进校园